薄弱意志

薄弱意志

这是第三篇blog了,也思考了一段时间我这次要分享什么,不是因为没有吧,而是因为现在我脑子里同时存在好几个想分享的,排着队想出来的感觉。手还是懒洋洋的,不过我想着其实也无所谓吧,总有时间,我总会慢慢地把这些想法全都分享出来。最后我决定选一个我在22年最喜欢和朋友分享的一件事,是关于我从一本书中受到的关于人的意志和诱惑的关系的启发。

要说2022年我印象最深,内容记得最清晰的一本书就是非James Clear的《掌控习惯》莫属了,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作《Atomic Habbit》,其实我一直很不解为什么简体中文版不直译成“原子习惯”,因为根据整书内容和作者的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原子习惯”无论如何都更加贴切。这里我就先不展开细说为什么了,关于这本书,我想我会分享好几篇blog来细说,毕竟差不多每个章节都值得写一篇读后感。

我这个人很喜欢YouTube,2022年的上半年,我发现我有一直被一个坏习惯困扰着,那就是我会经常性地因为看YouTube而不知时间过。而且最让我头疼的是我自己还比较喜欢工作中忙里偷闲看一下,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看一下,晚上计划了看书但是打开书本之前又看一下;很多时候心里面想着只看一小会放松一下,然后在看到了一段时候后,心里面就会一直告诉自己看完这个就结束,结果等这把内心的声音奏效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最终耽误了工作,耽误了计划要做的事,还耽误了睡眠时间。对于其他的短视频App,通常来说我不下载,或者直接删除就行了,无需思考太多。但因为YouTube是个比较微妙的存在,它虽然有大量的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视频之外,同时它上面还有巨量的质量非常高的并且极具启发性的视频,是一个能丰富到个人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一个地方,情况是有点极端的。我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原子习惯》这本书就是某天我很随机地从YouTube上面看推荐书本的视频知道的,我记得那天看完我马上就下单了,如果不是因为那天看了那个视频,大概我此时此刻不会在这写这篇blog。所以本质上,最困扰我的地方是我一边希望能在YouTube摄取知识,一边又不希望被它所控制,而我已经因为看YouTube而耽误了其他重要的事情。这个困扰日渐显眼,我也越来越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它,但是都不怎么有效。大概就是我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我一边清楚它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一边又没什么办法,仿佛只能眼看自己一直被受影响。

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和老师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个自律的人。以前年纪小,听了就听了,左耳进去右耳就出,不以为然的玩了再算。那时候的“不自律”不代表什么,可能只代表成绩差一点,分数低一点,或者只是贪玩。但到了成年人的年纪,突然就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因为长大后的“不自律”不再是仅仅代表贪玩了,它更像是代表“虚度”和“挥霍”,这种感觉让我心慌,我担心自己会一直这样受影响下去,这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感觉有点对不住自己,因为我没有一个强大的意志,因为我对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够所以经常陷入视频流里消耗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挺失败的,因为好像无论告诉自己多少次要改掉这个坏习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还好,这个宇宙在冥冥中是能听到我们的心声的,它会在某个时间通过一些事来帮我们一把。比如就在我最困惑的时候,让那个推荐书本视频出现在我的视线内,让我点了进去,让我知道了《掌控习惯》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双面性的,比如电视,电视确实会成为浪费时间的一个源头,但是如果家里没有电视,那对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看电视的那种感觉的缺失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不行的;或者说手机,手机更加是一个浪费时间的源头了,但是现在我们是活在一个没有手机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年代。我听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减少一件事或者一个东西对自己的影响的最好且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它。”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可是当一个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同样强大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它抛掉,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类东西。所以关键不是我们知道要远离,而是要知道具体远离什么,怎么样远离,是远离的方法。

James大神在书中不仅谈到了要如何养成好习惯,还谈到了如何破除坏习惯。他对于破除坏习惯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我们作为普通人,如果指望用我们普通水平的意志力去改掉坏习惯是很不现实的;人的意志在纷纷攘攘的生活面前是薄弱的,是不可靠的,如果我们打算只靠意志力来长期抵御诱惑的话,那绝大部分情况结果都会失败。James告诉我们,其实自控能力不够不是我们的错,这是普通人的属性,所以我们不应该依靠意志来做改变,而是应该改造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与其花很大的力气磨炼自己的意志,还不如花时间用来改造我们的环境,环境才是一切的关键。书上面分享了一些研究数据,在人类的所有感官中,视觉是能力最强大的。人体大约有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其中有1000万个是专门用于视觉的。平常人们在商场购物时更加倾向购买他们平视就能看到的商品,而不是放在地上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我们以为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是我们真的有意愿那么做,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会做某件事是因为这些事情最得心应手;而环境,决定了什么东西是最得心应手的。

基于这一点,James给出了几个养成好习惯和打破坏习惯的定律,但其实最核心的点用几句话就能概括:要养成好习惯,我们就让好习惯提示显而易见,并且让养成好习惯的行为简便易行;要破除坏习惯,我们就让坏习惯的提示脱离视线,让形成坏习惯的行为难以施行。我当时对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印象特别深:“如果你看电视时间太长,那就把电视机移出卧室。” 如果说阅读上面的定律是我在逐渐明白道理的过程,那么这句简单的话就是我顿悟的时刻,因为说了这么多,实际的行动就是如此简单。因为同理性,我一瞬间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电视等同于YouTube,卧室等同于我的手机主屏幕。我这时才发现我把YouTube App的位置放在了主屏幕的右下角,我才意识到到自己有无数次随意打开手机时,拇指很下意识地就点进去了,然后就这样无意识地进入了视频流。如同把电视移出卧室一样简单,我要做的就是把YouTube从主屏幕中移除,让它从视线内消失。我当时看完这部分就直接开始调整我的手机屏幕了,我不仅把YouTube藏了起来,还顺手把其他的社交App也藏起来了,因为这时候我一瞬间发觉把这些App放在主屏幕真的显得特别“有害”,例如Instagram,微博,Discord;然后我又顺手便将一些有助于我个人成长的App移到原来那些社交App的位置,例如得到,喜马拉雅,混沌等。这么简单的一次调整,出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过后的一周我就明显感觉到,我陷入视频流和花在社交App上的时间明显下降了,而我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了。

虽然光是“让YouTube和社交App脱离视线”这一行动带来的效果就很显著,但是我当时感受了一周左右还是觉得效果未达到最佳;因为我只是让它们脱离了视线,我还并没有让打开它们这个动作难以施行,虽然它们不再在主屏幕上了,但是我还是可以很轻易地划动多两下,或者直接关键词搜索就出来了;虽然确实比原来更难了,但是离真正的难以施行还差了很多。我真正要使它们难以被我打开的方法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把它们全部从手机上删除,但我怎么删呢?毕竟有时候我确实需要它们,尤其是YouTube。还好,James在书中分享的一个他的个人习惯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他写《掌控习惯》的那一年,他因为自己也会经常在工作之余浏览各种社交App让自己分心,然后他尝试了一种新的时间管理策略:他让他的助手每周一就重置他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密码,让他在任何设备无法登录,然后他就会专心工作一周不会分心。直到周五他的助手才会把新密码发给他,然后他会在周末尽情享用社交媒体的服务,直到周一早上密码重置。

根据James大神的经验,我就给自己出了这样一个策略:因为iPhone有一个设置可以卸载App而保留手机上的数据,我会在周日晚上把YouTube和各类社交App全部卸载,直到周末我才把它们下载回来。我这样计划,然后当天我就马上实施了这个策略,我的感觉只能这样形容:心旷神怡。我突然发现我真的不需要每天都看YouTube,也不需要每天看社交App,我原来可以没有它们,没有它们的感觉竟然是很轻松很好的。我有很大的满足感,是觉得自己在做正确的事的满足感。在实施第一周的工作日结束后,到了周末,我确实就把YouTube下载回来了,然后看得很享受,这是计划内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奇妙的是我那个周末并没有把那些卸掉的社交App重新下载回来,而是过了好几周之后的某个周末我才下了回来。虽然说我本来就不算太沉迷于社交App的,但这效果是我没想到的,我自己都很吃惊。实施了这个策略一段时间后,我已经习惯了现在浏览社交App的频率了,大概是每两三周看10-15分钟左右。后来某一次我没有把这些社交App重新卸载掉,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刻意卸载掉它们来避免分心了,我感到心满意足。至于YouTube,我至今依旧还在实施策略,有时可能没有很严格地执行到位,但是看的时长已经大幅减少并且非常可控了。这个简单的策略令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了,这让我感觉更加安定更加充实;我没有让这些App和我之间一刀切断,我不是和它们彻底永别,而是策略性地远离,在我不需要的时间远离它们,在合适的时间享受它们;现在已经不是被它们控制我,而是由我来控制它们,我掌握了方法。

最后我还想分享多一个我的某个日常经历,和养成好习惯有关的。以前我在家里不太爱喝水,在家里很多时候听到父母,尤其是我父亲,一直督促我多点喝水。好多年了,一直没什么用。我其实心里面明白多喝水是需要且必要的,不过我就是没有这样做。后来某一次,我母亲也是一如既往地提醒我多喝水,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其实我想喝矿泉水,不想喝白开水。”,那次之后,我母亲有次出门买完菜回家就顺便带了一箱百岁山,一共20多支,然后全部放到我的房间的书架上。这个摆放的位置让矿泉水特别显眼,我站着会和水瓶平视,而且那个位置是我进房间必经的。以前我在家里喝水要经过以下一系列操作:口渴 - 走去厨房 - 洗烧水壶 - 装水 - 烧水 - 等待 - 烧好了等水凉 - 喝水;而现在我只要人在房间,我手一伸然后拧开瓶盖就可以直接喝,还是凉的,而且百岁山比白开水好喝。之后的故事就很容易猜到了,那就是我一夜之间开始多喝水了,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这是一次无意之举,我那时候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看了《掌控习惯》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无意中优化了环境,让水瓶显而易见,让喝水简易便行。有了这种微小的经历,加上从书本上明白的原理,把这种方法套用在其他想改变的地方就会更加容易了,我不禁又一次感慨,阅读能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以上就是《掌控习惯》带给我的其中一些微改变和微启示,下面我还是忍不住想在这篇blog的结尾摘录一些书上的原文。这些文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希望大家也可以读一读,甚至自己买本书回去看就更好了。全书还有很多很多很好的句子,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这里我就只附几句我认为最能代表今天的核心思想的吧,大家可以仔细感受一下。

“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
“产品或服务越是触手可及,你就越有可能去尝试。”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自控能力比较强的人通常最不需要使用它。”
“从长远来看,我们将成为我们生活环境的产物。说白了,我还从未见过有人长期置身于消极的环境中而能坚守积极的习惯。”
“自我控制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良策。你也许能够抵抗一两次诱惑,但是你不可能每次都能铆足了劲儿,克服强烈的欲望。与其每当你想正确行事时都要诉诸新的意志力,不如把精力花在优化你所处的环境上。这就是自我控制的奥秘。让良好习惯的提示显而易见,让不良习惯的提示脱离视线。”